电话:13136120572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姚祝英:我的高考在57年前

来源:德清人才网 时间:2017-06-11 作者:adminpost 浏览量:

1960年的盛夏,是姚祝英参加高考的日子。尽管现在她已经77岁了,但57年前的高考经历依然清晰地印刻在脑海中。

“当年5月上旬的某日,在湖州的乡下完成为期两周的早稻栽秧任务后。”姚祝英回忆说,我们这批高中毕业班学生顾不得满身疲惫,背上铺盖,急行军二十几里路,赶回学校复课,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高温酷暑备战高考

姚祝英是德清乾元人,但当时德清县内只有初中,就读高中需要到湖州市。高考那年下乡劳动回来,姚祝英一跨进母校湖州中学的校门,迎面见到一条红色横幅飘动在一片灰蒙蒙的校园里:“苦战七十天,打赢高考硬仗,让祖国挑选!”姚祝英心情激荡,也下决心一定要实现心中的目标——考上大学。

高中三年,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经常开展大炼钢铁、三夏三秋下乡劳动,书中相当多的内容根本没教过。在复习文科要考的教科书时,姚祝英发现很多章节的书页干干净净,没有听课时惯常所写的笔记。面对这许许多多难题,姚祝英感觉有点茫然。

学习上的困难只有靠自己耐心解决,经过两个多星期通宵达旦的辛劳,姚祝英将几册厚厚的历史教科书整理成可供循环复习的小册子,大大节省了复习的时间。这种方法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推荐给其他文科考生采用。姚祝英对考好同样需要记忆的政治等课程的复习,增强了信心。

复习阶段正值高温酷暑,无论清晨、傍晚,还是热浪滚滚、蝉鸣不息的午后,姚祝英都端坐在桌凳发烫的教室里,任凭汗浆湿透了衣裳,心无旁骛地读写。“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还自拟了十个作文题。直到写完十篇作文、并得到老师的点评后,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才落地。”姚祝英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焦灼期待中迎来考试

七月初,传来官方消息:今年全国将招录大学生30万——历年来最多。这对考生来说,无疑是一帖兴奋剂,意味着考上的概率大大增加了。那时学校的广播喇叭不断播放的广东乐曲《步步高》,那轻快激昂的旋律正反映了那时无数高考学子的心境,姚祝英看到周遭同学的眼神里都洋溢着光彩。

开考的7月20日,终于在考生焦灼和期待中来临。首场考语文。姚祝英翻开考卷,敛声屏气地从头到尾快速扫视一遍,看到知识类考题绝大多数都已复习过,作文题更与事先准备的近似,紧张的心情立马放松下来。于是奋笔疾书,很快就交上了一份自以为比较满意的答卷。

接下来考政治、历史、英语,总算顺风顺水。当姚祝英考完最后一科、走出考场时,心情顿时一阵轻松。

高考结束的两天之后,校方便组织全体高中毕业生开了誓师大会,高喊着“战高温,斗酷暑”、“发扬高温不下火线的革命精神”等口号,背着铺盖下乡参加“双抢”劳动。

田间收到录取通知书

时值大暑节气,学生们和农民一样在热气蒸腾的稻田里,弯腰挥镰,赶收早稻,低头插秧,抢种晚稻。灼人的阳光和热风炙烤着胸膛和脊背,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往下淌,淌进了眼睛,淌进了嘴里,滴滴答答地掉到田里。眼睛模糊了,嘴巴咸津津的,喉咙干得发痛,头发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更为讨厌的是,数不清的蚂蟥直往脚上腿上叮,鲜血流成一条条“小溪”。好不容易挨到队长喊“收工”,往往已是夜里七八点钟了。半个月晨昏不歇的“双抢”结束后,没有一个同学不是又黑又瘦的,姚祝英还发了几天疟疾。回家后,父母见了都痛心得掉泪。

姚祝英顾不得休息,随即便到城关附近的粮库帮助翻仓晒谷,到蚕种场锄草采桑。这样在烈日炙烤下挥汗如雨地干上一整天,可得工钱8角。想到凭自己的劳动所得,多少也能减轻父母一些负担,姚祝英心里既甜蜜又自豪。

8月17日,邮递员将姚祝英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城关镇上的家中,那时姚祝英还在城外劳动。“父亲拿着书信急忙来找我,我一把抢过浙江省招生委员会发出的这封信,还以为是本省的某所大学彔取了我。”姚祝英回忆说,“赶紧拆开来看,才知道是华东师大的录取通知书,还写明了五年制,英国语言文学专业等内容。我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因为我的梦想要实现了!”

9月初,姚祝英怀揣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的录取通知书和浸透了汗水的十几元钱,离开城关,登上了去沪的火车,开启了大学生涯。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13136120572
工作日 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德清人才网 浙ICP备07508265号-27 网安备案号:33011002012955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博园西路7号8楼 EMAIL:service@hzdqrc.com

ICP经营许可证:浙B2-20200349 人力资源证: 330110202105080088号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